科技日新月异 中国科技为何日新月异?

用户投稿 19 0

中国科技为何日新月异?

作者:陈建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科技日新月异 中国科技为何日新月异?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推动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说到科技,很多人会想到“蛟龙”入海、卫星上天,其实科技并没有那么遥远,科技已经深入人心,离开科技我们可能寸步难行。比如,有人称,天底下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一部手机,每天我们通过手机了解天下大事,背后是强大的多媒体技术支撑;我们通过手机进行导航,依靠的是强大的4G、5G及全球定位技术发展;我们通过手机进行各种交易,背后是强大的支付结算技术进步。小小手机可以装下整个世界,手机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小小手机揭示了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的巨变。

科技是如此重要,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也有很多耀眼的中国元素。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就闻名于世,迄今为止仍然在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如果说这些都是古代的科技,那么当代社会我国科技又有哪些值得关注呢?衡量一个国家技术能力的指标有很多,如果从论文发表数量及专利申请数量来看,近年来我国发表的自然科学论文数量不断上升甚至跃居“世界第一”,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全球第一。这些事实说明,不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类在追求科学真理道路上都有着深刻的中国印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一大批“国之重器”纷纷亮相。飞天逐月是人类的梦想,我国在探月工程上不断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2020年12月17日,历经23天的在轨飞行之后,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采集的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圆满完成了任务。我国这次探月任务,也被国际社会称为“时隔四十四年,人类再次从月球上带回岩石新样本”。

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它的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可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体积扩大4倍,使科学家有能力发现更多未知星体、未知宇宙现象、未知宇宙规律,“中国天眼”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我国将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高精度全球定位等服务。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

除了飞天逐月之外,我国在基建、能源、海洋、智造等诸多领域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我国5G已经成功商用,这些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相继问世,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添薪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在浩瀚宇宙之中,中国科技备受关注,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科技为何日新月异?中国科技进步的动力来自何方?纵观人类科技创新的历史,可以发现,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显然难以简单将科技进步归因于某种因素,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状况、不同的创新体制、不同的开放水平、不同的技术基础,这些都会影响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尽管科技创新有其复杂性,但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实践来看,科技进步不断提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秀人才的培养构成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从世界经验数据来看,各国劳动生产率与人力资本存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较高的人力资本往往对应更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我国当代科技进步与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李四光、袁隆平等科学家息息相关。中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聪明才智的创造性人才,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举国体制构成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制度优势。在创新道路上,我们也曾经遭受挫折,在历史上的明清两个时期,我国经济总量曾经达到世界首位,但科技却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我国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举国体制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促使我国在原子弹、载人航天等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技创新放在战略突出地位。

举国体制在当代持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扩散,研究生产疫苗是应对疫情的根本举措,我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促进疫苗研发、生产及分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疫苗研发为重点,加大疫苗攻关的财政投入,整合提升国家医疗资源,构建科研单位、医疗机构、药监部门等多方高效协同机制,鼓励科学家大胆创新,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积极性,促使我国疫苗研发取得重大成效,多种疫苗顺利上市,不仅满足我国广大人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需求,而且我国坚守将新冠肺炎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已经向世界提供了约8亿剂疫苗。

第三,制造业大国地位构成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举国体制之所以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很大程度要靠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这是支撑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商品贸易全球第一,从一颗螺丝钉到各种零部件,再到各种大型装备,我国与全球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灵活的上下游协同,高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催生各种新业态、新模式。

第四,对外开放构成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环境。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开放促进我国与外部市场的有效衔接,推动技术等要素的全球流动和配置。我国十分重视与全球进行人才交流及创新合作,技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第五,广阔的内需市场构成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不管科技如何发展,其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有14亿多人的大市场,如何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国既有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又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拥有世界巨大的内需市场,在数字经济等领域不断迸发出科技创新的活力与动力,相信,中国科技将持续引领未来,中国科技值得期待。

来源: 学习时报

科技创新 日新月异

原标题:科技创新 日新月异

科技日新月异 中国科技为何日新月异?

武威重离子中心电子直线加速器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科技日新月异 中国科技为何日新月异?

金昌火星基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我省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科技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经过几十年长期努力,在地质勘探、核物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生物制品、航天航空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内不可替代、国际影响较大的优势学科群,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事业跑出时代“加速度”。

自主创新取得大突破

2020年1月5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取得成功,更预示着我国正跻身国际一流通信卫星“俱乐部”。

实践二十号卫星采用了一套混合推进系统,由化学推进和电推进提供混合动力,相当于卫星里的“油电混动汽车”。而这套电推进系统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出品的。

510所所长王小军介绍说,“十三五”期间,510所将电推进系统作为“纵向提升”的典型产品,制定了详实的发展策略,给予充分资源保障。五年来,510所电推进技术能力显著攀升,突破了一批“卡脖子”难题,连续获得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项。如今,510所电推进技术取得重大发展,迎来全面应用,在同领域占据竞争优势地位。

2020年12月7日,在甘肃省科学技术奖答辩现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宣布:“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走出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示范到产业化应用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之路,打破了高端医疗器械的国际垄断。”这标志着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已投入临床治疗。

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近年来,全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成果领航地方经济,一批批杰出人才及团队扎根甘肃,在空间技术、核物理、新能源、冰川冻土、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优势学科群。

海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多相计量领域的技术领导者,是亚洲市场上领先的油田多相计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全球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而海默科技的发展是从甘肃起步的,最初是与企业合作,致力于实现我国海洋油田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的全面国产化。

海默科技副总裁和晓登介绍说,历经多年潜心研究、海量试验,该公司在“十三五”收官之前成功研发了拥有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流量计量装置。它是国内首台可同时计量水下井口油、气、水的水下多相流量计,可适应恶劣的水下应用环境,实现在线实时计量,满足信号的连续采集,并达到小体积、高强度、抗腐蚀、长寿命的要求。目前,海默科技自主创新的水下多相流量计和湿气流量计等系列产品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为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解决了一项重要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2020年,‘1500米水深多相流量计’成功入水中国南海,标志着国产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的首次工程化应用,这不仅打破了国外巨头在该领域的垄断,翻开了中国油气装备制造的新篇章,同时也让海默科技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拥有深水油气装备制造能力的企业。”海默科技研究院院长潘艳芝博士说。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共登记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9498项,争取国家科技项目3719项,26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93件增长到3.14件,PCT国际专利申请53件。同时,我省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名科技工作者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5名在甘工作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5名获甘肃省政府敦煌奖;747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奖励。

科技助推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省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比“十二五”末提升4.8个百分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兰白综合性高技术、金昌新材料、酒泉新能源、天水装备制造、定西中医药等产业集群初成规模,有力提振了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据了解,2020年,兰白自创区生产总值较2018年设立之初增长12.5%,兰白试验区生产总值较2014年设立之初增长76.1%。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凸显。同时,科技型企业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十二五”末的319家增加到1229家,科技型企业“文祥渔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巨有谦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科技创新有效供给,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二梯队,为创新型甘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问答

【病句:现代科技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令人目瞪口呆这里为什么...

[最佳回答]目瞪口呆的意思: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这个句子中的用目瞪口呆的语境显然不适合.“现代科学技术的...

“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是病句吗?

都是病句。日新月异与发展重复。可以说科技日新月异,也可以说科技发展很快。都是病句。日新月异与发展重复。可以说科技日新月异,也可以说科技发展很快。

【形容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的词语:】作业帮

[最佳回答]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与日俱进、逐日追风,天翻地覆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时期,你最期待的科技成果是什么呢?

我最期待的科学成果是生物芯片技术的成熟和进步。希望早日研制成功功能强大,有自主学习思考能力的生物芯片电脑。并把它能真正地植入人体,甚至植入人脑,并与人...

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类的进化是否有影响?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有利就有弊,现在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率,但也增加了失业率,让人们对高科技产生了依赖性还有环境污染,...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为什么社恐症人群越来越多?

感谢邀请,社恐这个事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感觉关系不大,还是在于多和人沟通,毕竟人是群居性动物,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的话,我估计他会疯掉的。至于说社...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那么你觉得现在什么是最前沿科技的代表?

关于是一问题,2017年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汇集顶级世界科技界大伽,有场辨论,理性设想了人类未来,车不用买,无人的汽车随叫随到,随开随停,还有自动驾驶,无人商...

电脑配置日新月异,为什么并没有感觉到比以前快很多呢?

不得不去感慨科技进步有多快,以前忍痛花快3000多配出来的电脑放今天简直不值一提,过去真的玩个游戏有个20~30帧真的就能很开心地玩通关了,今天60帧嫌低,配个...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日新月异,人类会统一地球联盟向太空发展吗?

高端科技的发展并没给人类带来福音,相反成为终结地球的第一杀手,其它星球的发展还是未知数,说不定外星文明远超地球,地球人闯入外星文明,说不定为地球毁灭划...

我国科技自强迫切的表现有?

芯片,飞机发动机,光刻机。芯片,飞机发动机,光刻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